巴中教育新名片 —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活动 » 校园之声
今天是2016年10月20日  00:52:37  星期四
在线报名
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
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邮编:635009
电话:0827-7336600
传真:0827-7332255
邮箱:2919195372@qq.com
网址:www.tcfles.com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西高明新区

校园之声

超前佳音 2019.5.5

播音简报

文章来源: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 2019-05-14 08:25:31   点击次数: 0

播音员:周何秀子  汪洋曲  刘柯佑  李晶

 

今天是2019年5月5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初一;

历史上的今天:1818年5月5日,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出生;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逝世;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96年5月5日,诗人艾青逝世;

 

新闻热点

 

新华社评论员:练就过硬本领 锤炼品德修为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总书记饱含人生哲理的教诲、充满殷切期望的指引,激荡起广大青年的强烈共鸣和奋进力量。

回望历史,在五四运动的历史风云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他们以赤子之心筑起的奋斗丰碑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时代的发展进步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青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更加需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代打下的学习基础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广大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新时代的广阔舞台,呼唤各行各业的扎实奋斗者;青春前行的步伐,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广大青年只有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工作中练就本领,才能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间,无数有志青年精忠报国、奋发图强,迸发出矢志复兴的历史伟力,彰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常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要做好人生路上的判断题和选择题,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做到明辨是非、恪守正道。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广大青年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百态、民众忧乐、现实问题,就能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以德立身,以才立业。在奋斗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不断锤炼品德修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定能在时代舞台上施展才干、担当大任,书写无悔青春的奋斗篇章。

 

我国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近视干预

 

在国家卫健委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张勇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2018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民政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覆盖了全国1033所幼儿园、3810所中小学校,总筛查111.74万人,包括幼儿园儿童6.92万,各年龄段中小学生104.82万。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比较突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由于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另据监测发现,我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比如,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以上因素对近视高发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是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勇说,国家卫健委将继续实施好2019年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近视干预工作。以高发地区和低年龄段学生为重点,以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合理安排学业任务等为主要措施,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近视综合干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近视医疗服务。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以近视防控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好保障政策和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设立学校卫生科所的地区,2019年底前要把省级专业机构建立起来。配合教育部门,研究配齐配强校医的政策措施,共同推动校医室建设,增强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能力。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各省份已经确定了本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目标和具体的综合防控措施。

 

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孩子学不好语文

 

今天,我们不谈素质,只谈成绩,站在考试的立场上谈谈语文为什么很难学好。

有很多老师说,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熏陶、浸染的过程,要多读、多写、多思考,因而,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实效。语文学习当然需要这样的积累,但是长期积累,长期是多长时间?一年、两年、三年还是五年?

有的学生认真听了老师的话,买了《读者》、《青年文摘》,甚至大部头的名著,认真读了一段时间,可是成果寥寥,便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很多同学得出结论自己不是学习语文的料,甚至有些家长把这个归结为遗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迷茫:语文是不是一个可以“学”好的学科。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前没有学好语文的孩子还有学好的机会么?

我想造成语文难以学好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来自教材的原因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以单篇文章为单位的,而不像其他学科以知识结构为单位。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教材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前提,其次才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历史上这种以单篇文章为学习单位的做法也确实发挥了其他科目无法取代的作用,但同时,教材篇目之间各自为政,知识难以形成体系,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层次很难螺旋上升,因为教材缺乏对知识科学有效的梳理,知识点零星地点缀于各篇文章之中,甚至出现了知识点重复严重而对新知识的吸取不足的问题,例如小学讲修辞,初中讲修辞,高中继续讲修辞,从而造成语文学习只有课文思想深度的增加,而无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引进,而教参对教学的作用也仅限于对具体课文的分析,并无应对考试的知识的梳理。

第二,考试引导的原因

很多老师苦笑语文考试的特点是课上学什么,考试不考什么?以初中考试为例,学生和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课文内容,结果发现课文原文在考试中很少出现。这就造成了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是一套思路,对考试的应对又是一套思路,而对考试知识点的总结,由于没有教材与教参的支撑,完全靠教师个人自觉的梳理,而且没有10年以上的教龄很难做出深入而有条理的分析,可以说对考试的应对,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学科这样更依赖教师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专研的精神,那孩子们只能自认倒霉啦!语文教材与考试的脱节必然导致语文是一个难以学会的学科。

第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语文知识琐碎而广博,没有一定的积累,确实难以取得较高的成绩,善于积累、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实的问题是时间难以保证,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作业量猛然增加,学生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读书的时间只能是挤压、挤压再挤压,甚至很多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读课外书,学生学习语文正常的途径也时常被堵死了。另一方面语文学习漫无目的,只是看几本书,对思想的熏陶确定无疑,对开阔视野也大有助益,但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那也是收获寥寥,长此以往,哪个孩子还有学习的信心呢?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特点,很多人得出结论:语文与素养有关,与考试无关。

语文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语文学习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又基本上拉不开分数,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结果是语文虽然满分150分,却反而没有小学科受到重视,这种形势对语文学科的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绝不能再只讲大而无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指导,研发与语文学习相适应的学科方法指导用书,让广大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让广大学生有科学依据地备考,同时中考和高考出题必须拿出该知识点在教材或教参中的依据,哪怕是思考的思路,这样才是解决语文学习效率不高问题的根本途径,要远比国家不停地呼吁加大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材与现行考试制度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在备考中,绝不能再死盯教材与教参,应该把眼光投向中考和高考真题,在探索中找到解题的思路,自觉引入语文研究的最新理论,在思索中构建语文的知识体系,从反向推动语文备考的标准化,从下自上地推进语文考试的改革,让每个考点都有据可依,让语文学科形成科学的学习体系,这样自然会让学生重拾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更好地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心中仍然有一个人美好的期待:让每一个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成绩都能有所提高,让语文学习不再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情,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

 

来稿精选

 

可爱的夏天

 

三(三)班  闫欣婷

 

可爱的夏天来了,雨后七色的彩虹、一碧如洗的天空、硕果累累的枝头......这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它们使夏天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夏天来了,是谁告诉你的?噢!是雨。它落进池塘,就像滴进一个碧玉盘,溅起一串串珍珠似的水珠;落到地平线上,又溅起一阵薄薄的烟雾,大地立刻露出一个个甜甜的酒窝。山愈青,树更秀,大自然越发显得精神而有生气。

夏天来了,是谁告诉你的?噢!是太阳。夏天的太阳变得更勤快了,每天五六点钟就露出红红的笑脸。它送走了眨眼的星星,送走了小草上的露珠,把麦穗染得金黄,让鲜花竞相开放。直到傍晚七八点钟,它才恋恋不舍地下了山。

夏天来了,是谁告诉你的?噢!是荷花。那无暇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绿叶的衬托下,显露出它惯有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高贵,那么优雅。

夏天来了,是谁告诉你的?噢!是葡萄。葡萄在夏风的吹拂下,成熟了。那一颗颗亮晶晶、鲜嫩嫩的葡萄,像颗颗红玛瑙,又似串串紫水晶,晶莹剔透,让人口水直流。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可好吃了!

可爱的夏天,它来到人间,瓜熟蒂落,百花争艳。它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欢乐。啊!夏天,可爱的夏天!

    0
    招生简章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