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杜升阳 苟巧闵 赵富涵 杜菲
今天是2019年4月23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十九;
历史上的今天:1452年4月23日,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出生;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诞辰;
1945年4月23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废除干部终身制;
199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
新闻热点
接下来一周 将是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周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举世震惊,中美迅速和解,携手对付苏联,冷战格局彻底改写,这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最近的国际大事,让人眼花缭乱,但接下来的一周,毫无疑问,世界目光将聚焦中国,这将是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周。
至少三件大事:
青岛,海军70周年海上阅兵,
北京,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从时间上看,前一场活动刚结束,后一场活动就开始。对一些记者来说,这甚至是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快节奏在推进。这样的快节奏,在中国外交史上,不能说一定会绝后,但应该也是空前的。
先说第一件大事:海军70周年阅兵。
4月23日,中国海军日。这支没有诞生在海洋的大国军队,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
海洋,曾是中国人永远的痛。但这70年,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可以说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
新华社的稿件,有一段这样描述:
1980年,人民海军派遣远航编队第一次驶出领海,越过岛链,进入太平洋。
1985年,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国访问。
2002年,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
2008年,人民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奉命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外船舶护航。
2009年,我国首次举行多国海军活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
……
一支走向深蓝的海军,怎么庆祝70岁的生日?
不用多说,海上阅兵,展现和平威武之师形象。
而且,也不仅仅是中国海军舰船受阅,还有多国军舰来共襄盛举。
按照媒体的报道,这次非同寻常的海上阅兵:
★中方参阅舰艇和飞机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战机等在内,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
★受阅舰艇32艘,编为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航空母舰群6个群。
★受阅战机39架,编为预警机梯队、侦察机梯队、反潜巡逻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舰载战斗机梯队、舰载直升机梯队等10个梯队。
★除中方参阅兵力外,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等10多个国家近20艘舰艇将参加检阅活动,包括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不同类型舰艇。
这样的多国海军活动,超过了以往,应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
邀请这么多国海军参加海上阅兵,无疑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和自信。这么多国舰船欣然来到青岛,也显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今天的中国海军,确实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既是军事,也是外交。
(二)
第二件事:第二次“一带一路”峰会。
海上阅兵之后,4月25日至27日,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毫无疑问,这将是2019年中国最重大的一次主场外交。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按照王毅的介绍,37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确认将出席论坛,加上中国,将有40位领导人齐聚。
此外,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欧盟也将派出领导人委托的高级代表与会。
两年前的第一届,则是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两年过去了,来北京参会的朋友更多了。
这说明了什么?
在两年前第一届峰会时,牛弹琴就写道:
这么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北京,肯定不是看风景,也不是只来唱个喏、道个喜,而是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带一路”是开放式的,投资是真金白银,项目是扎扎实实,没有国家会拒绝利益,自然要来共襄盛举。短短几年间,中国外交让世界刮目相看。一方面是厚积薄发,崛起必然;另一方面则是战略判断成功,中国倡议为世界认同。
与一些国家逆全球化不同,中国坚持拥抱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清流,更让世界刮目相看。正如领导人所言,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强音,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这或许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转折点。
前不久去印尼、埃塞、埃及三国出差,谈到“一带一路”,接触过的三国人士都予以高度期待,在他们眼中,“一带一路”也确实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比如在印尼,基础设施确实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乘车从雅加达出发到万隆,100多公里的行程,在高速公路开了5个多小时。这还是快的,堵塞更严重的话,前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中午都未必能到。
就在这条高速公路旁,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正在建设中。当地人都充满期待,随着雅万高铁的竣工,这一局面能彻底改变。
还有在埃塞。哪里的埃塞女孩最多?答案是中国的服装工厂。在阿达玛工业园,一个开业不久的中国服装厂就雇了两千多女孩。以前都呆在家里的她们,第一次有了工作,有了别样的人生。在这家服装厂,中国投资人,埃塞打工妹,还有从越南来的熟练技术指导……
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带一路”,这就是全球化,这也是中国的机遇。
王毅就披露了一个细节:
对这次“一带一路”峰会,很多国家积极要求来华参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确认出席论坛,与会的外方代表涵盖了全球五大洲各个地区,涉及政府、民间组织、工商界、学术机构等社会各界。
没有吸引力,不会这么积极。因此,4月底的“一带一路”峰会,必定会惊艳世界。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中国倡导的国际峰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意味着中国正成为国际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领导者。
形势,真的是比人强。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民办校超18万所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我国民办教育已从复始时的“拾遗补缺”发展到今天的“不可或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是记者从4月20日~21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获得的消息。
大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其数量占到全部学校总数比重的35.35%;在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就读的学生总数达到5378.21万人,占到全部学生总人数的19.51%,也就是说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在浙江,目前全省有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700余所,在校生超过240万人,占到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5%以上。“也就是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民办学校学习。” 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说,可以说民办教育为浙江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在普及国民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建设教育大国的过程中,民办教育推动了中国办学体制从单一的政府办学向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转变,“在这个意义上,民办教育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我国民办教育复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以后的15年间,民办学校在校生从2002年的1148万增长到2017年的5120万,增加了3970万;民办学校数量则从6.1万增长到17.7万所,增加了11.6万所。
“而与此相对应,同一时期公办学校的数量减少了约28万所,在校学生减少了2500万。”民办教育研究专家、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说,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到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从3500亿元增加到35000亿元,但其中99%用在了公办教育,只有1%用在民办教育,“也就是说,民办教育只用了1%的公共财政资金,却为社会提供了20%的公共教育服务”。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吴华说。
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海亮集团共同举办,海亮教育集团、浙商总会教育委员会承办。大会还在海亮教育园举办了民办教育名校长分享会等活动,并发布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杭州倡议”。
据悉,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目前国内顶尖的教育改革跨界交流平台和享有盛誉的新型教育智库,荟聚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知名专家以及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