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杜升阳 苟巧闵 赵富涵 杜菲
今天是2019年4月16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十二;
历史上的今天:1889年4月16日,喜剧大师卓别林诞生;
1972年4月16日,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自杀;
校园采访
生:请问刘主任,学校本月的工作主题为促进班风学风,那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建设班风学风呢?
德育处主任刘明春:为什么要提出班风学风,因为班风会促进学风。班风好,学风也就会跟着浓郁起来。有这两个风貌,班级也就有了正气,正气有了,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提升。不然班上风貌不好,就会导致同学们学习习惯不好。既然在一个班上学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它不仅是学生优秀成绩的前提,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在每一个学校我们都可以从班级风貌中看出这个学校是否有着高超的教学实力。我们学校既然要建设特色的风貌,就必须打造良好的、文明的班风和学风。
生:请您为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
德育处主任刘明春:1、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即树立理想。理想不要好高骛远,既要看得见,也要摸得着,既要有高度,也要可以触碰。先设立一个小目标,这样才成就得了大梦想。2、有了理想,就要勇敢去做,付诸实践,不能空想。不然就算想得再多,也终究是想,无法成为现实。
新闻热点
760年高龄巴黎圣母院烧成炼狱 法国痛哭“国殇”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这座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教堂,始建于116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在1260年完工,距今约760年历史。
甚至在爱情电影中,圣母院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还成为了感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不会有人真能想象,巴黎圣母院会有消失的一天。
然而巨大的灾难在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降临。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在紧张围观的人群注视下,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
截至北京时间16日凌晨3点30分,火势还在继续。
根据在场见证者发来的视频,很多法国市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视频显示,有围观者甚至唱起了祈祷歌曲,为巴黎圣母院祷告。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紧急打断了正在进行的重要电视讲话,为法国人通报火灾最新情况。
马克龙表示,
“圣母院的火焰吞噬了巴黎,而激动的情绪席卷了整个法国。此时此刻我感到很痛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小部分被大火烧掉了。”
根据旅法华人朋友的翻译口述,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
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
火灾于当地时间下午6:30左右爆发,法国总统马克龙不得不紧急取消了一项针对黄背心示威运动的重要政策演讲。
目击者表示,当天最后一批游客正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入巴黎圣母院参观,圣母院的大门突然关闭,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出来解释原因。不一会儿,在大教堂的最高部分,呛人的白色烟雾开始上升。
烟雾开始变成灰色,然后变成黑色,清楚地表明大教堂内正在起火,为了维修工程搭建的脚手架很快被覆盖。橙色火焰开始从教堂尖顶冲出,烈焰的强度迅速增加。
目击者说,这时候法国警察开始冲进教堂内部,吹口哨并大声呼唤,提醒游客撤离。此时火焰已高耸入云,从大教堂的多个门窗部分溢出。
游客和居民都陷入了呆滞状态,拔出手机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成千上万的旁观者聚集在塞纳河畔,并挤进了附近的Hotel de Ville广场,喘着粗气,手捂着嘴巴惊恐万分,并在擦抹眼泪。
在火灾中,火焰使得教堂标志性的尖顶倾斜到一侧,然后坍塌到燃烧的屋顶上,这让火势迅速蔓延到大教堂。煤烟和灰渣则不断落在围观的市民身上,
45岁营销总监皮埃尔·纪尧姆说道,
“这就像失去了自己家庭成员一样。对我来说,有很多美好的记忆被锁在了大火里面。”
有年长的当地女士泪流满面,哀叹艺术瑰宝的丧失。“上千年的历史被抹去了,巴黎就像死去了一部分一样。”
夜色降临后,巴黎市民自发集中起来,为圣母院遭遇的损失进行哀痛的纪念活动。
400消防员投入救火
火灾发生后,法国内政部表示,已有400名消防员正在与大火作斗争。
法国政府发言人安德烈芬诺表示,当前并不知道引发火灾的具体原因,也没有证据表明有任何人在火灾中受伤。
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在推特上表示,
“一场可怕的大火袭击了大教堂,巴黎消防员目前正全力以赴试图阻止火灾,请大家尊重安全边界。”
巴黎检察官办公室表示已开始着手调查火灾成因。巴黎警方则警告人们远离大教堂周围地区。巴黎市政厅于当地时间晚上8:30左右宣布,圣母院所在的市中心岛屿进出的所有道路都被封路关闭了。
巴黎圣母院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翻新工程,工程价值达600万欧元。就在上周,起重机还临时吊起了几个尖塔上的雕像,显示翻修工程量并不小。
纽约约翰杰伊学院消防科学副教授格伦科贝特推测,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科贝特认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带来的危险都是潜在的灾难。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为木质结构,高度还非常高,这给地面救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前纽约市消防局局长文森特·邓恩说,消防软质水管够不到这样一座大教堂的顶部,而且消防员步行到达教堂顶部,则必须在蜿蜒的台阶上艰难攀爬,会消耗很多时间。
千年瑰宝“巴黎夫人”
巴黎圣母院(又名“巴黎夫人”)和巴黎这座城市的命运一直紧密相连。
在路易七世统治时,中世纪城市巴黎的人口和重要性日益增长,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崛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为了彰显巴黎的城市地位,路易七世于1160年命令当地主教在一座罗马时期教堂废墟上开始修建巴黎圣母院。
这座大教堂的修建工作一直要持续到1260年,两座13世纪的钟楼在完工后成为当时的奇观。巴黎圣母院在17和18世纪进行了重大修复和增建,增加了今天看到的石雕和彩绘玻璃。
通往塔楼的387级台阶可以将游客带到教堂顶部,欣赏各种神秘生物形状的浮雕。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奇美拉怪兽石像,仿佛在俯瞰巴黎风光。
183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用这座大教堂作为小说背景。“敲钟人”加西莫多因为畸形而被巴黎人所害怕,但他却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找到庇护。
如此众多的艺术结晶被大火毁掉,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像所有法国同胞一样,今晚我很难过,看到我们人内心的一部分被燃烧掉。”
德国外交部长马斯说:“圣母院的燃烧也让我们心碎。我们为法国朋友祈祷,希望没有人会受到火灾的伤害。”
2019年高考命题要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15日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推进高中综合素质档案使用。探索在高校组织的考核中增设体育测试。有关高校要在保送生、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分类招考等类型的学校考核中,积极增设体育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自定,测试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
通知强调完善招生计划管理,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严格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完善招生办法。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
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面,教育部要求加大高职教育资源统筹,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招考规模,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逐步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
通知强调,严格规范考试招生管理。强化招生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规定,严格遵守高校招生纪律,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对报名、考试、录取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惩处。
方法论:培养孩子英语“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
无论英语成绩好不好,脑袋里面都记住了“听说读写”四要素,而现在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义为“借助于语言以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也就是说,“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将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
增加“看”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在现今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已经对传统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这类资源对听、说、读、写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使用什么方法来促进“看”的能力,进而提升语言能力呢?首先要理解,这个“看”是什么?
很明显,看的对象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甚至现场的实物、场景等,重要的是,这些一定是发生在英语教学之中。如何营造这种沉浸式的3D英语语言环境?
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儿童戏剧教育非常普遍,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自己表演戏剧。在加拿大,学校设有专职戏剧教师和戏剧活动室,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戏剧课,学生每周去戏剧活动室活动二到三次。而美国更是在1994 年就将戏剧教育正式纳入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体系中,并将戏剧作为一门独立的单科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戏剧表演,融合真实场景、语言使用、情绪表达,很好地满足了英语能力对“看”的要求。
戏剧表演可以促进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学习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一堂课下来,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而戏剧表演,让学生利用课本资源或课外阅读材料改编剧本,并且要表演出来。形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选哪个剧本?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怎样表演比较好?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津津有味地朗读、背诵台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自然就能充满热情,不断去实践和学习。
戏剧表演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经常有孩子抱怨英语总是抄单词,要死记硬背;有一些孩子英语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了用英语交流的实际场合就无言以对。其实都是因为缺乏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与情境。再加上升学压力——目前国内所有的升学考试都以笔试为主,孩子和家长也只有唯试题马首是瞻。于是口语交流,功能理解等就被大家忽视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水平也无法有效提高。
而戏剧表演有大量的情景应用语言,需要学生听、说、背,然后通过表情、神态、动作、语调等表演方式表现出来,孩子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边学边用,无形中拓展词汇量和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既然培养了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戏剧表演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戏剧表演是集体行为,大家一起进行材料学习和剧本改写、讨论、排练、表演。孩子在整个过程中要学会相互合作、讨论、分工…既要与同伴分享学习资源,也要理解与尊重对方的情感,既要有效相互沟通和协调,也要合理统筹安排事务。孩子需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团结协作。
戏剧表演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社会和人生 丰富孩子的情感
小孩子学表演,是在释放天性、表达自我。在儿童剧本中,有许多动植物被赋予人类个性,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没有语言沟通能力,必须靠孩子们的想象,赋予他们生命与故事。在扮演另一种人物、动物、物体时,孩子们愿意主动站在角色所处的一方去思考,去表达。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是在情感上给孩子启发,培养与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所以,戏剧教育的过程可以训练孩子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且发挥创意帮角色设计对话、动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创意与艺术文化的欣赏能力,并且融入人际关系和生活之中,借此认识这个世界。
来稿精选
神奇的魔力
初二四班 吴诚城
一瓶假蛇酒,却能让人起死回生、精神倍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几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叫张枫,每天时不时咳嗽,还带有乌红的血液,他认为自己已患了重病,开始忐忑不安,不久便昏倒在了地上。父母将他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叹了口气,对他父母说:“很抱歉,你儿子已经是癌症晚期。”他的母亲先是一阵眩晕,紧接着对医生说:“请您务必帮我隐瞒他的病,说他只是患了炎症,再加上严重感冒所造成的。”医生答应了,便如此对张枫说,并告诉他要按时吃药,合理饮食,保持锻炼和好心情。他相信了,每天保持好心情,坚持医生所说的,心如旭日那样灿烂、明媚。没想到一年之后复检时,他的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也有一个患了重病的人,当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如惊弓之鸟一般,每日担惊受怕,怕哪一天就离开这人间,离开这繁华的世界。结果,不到半年,便含恨而死。但他不知道,原本他还至少可以再活两年。
由此可知,人贵精气神,精神是多么强大。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祖国。
一百七十九年前的中国,被大炮轰开了国门。土地被侵占,财宝被抢劫,人民被肆意屠杀,难道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片死灰吗?否则哪有那么多文人墨客要开一剂精神药方。再想想,看看现在的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也是因为精神!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精神起来,如夏花一样灿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一份力量!
水晶明珠—葡萄
三年级三班 任晗月
每当夏姑娘来到,我总要去葡萄园摘几串我日日盼望的小宝贝,葡萄。一起来瞧瞧这葡萄的魅力吧!
走进葡萄的乐园,眼前满是一片紫,一片绿。仔细一看,这葡萄颗颗都晶莹剔透,如一串串玉珠般挂在过山车上,令人垂涎三尺。远看,这些小巧玲珑的葡萄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躲在小孩子的手掌里,跑过来,跑过去,像跟你玩捉迷藏,可一会儿又露出头来东张西望,生怕被抓到。走到葡萄园就像到了仙境一样,“葡萄娃娃”们穿上裙子,向你“点头”,绿叶有的黄澄澄,有的红彤彤,还有的绿油油,向你害羞的“招手”,有趣极了。我忍不住摘下一颗,你瞧,它多么圆润,还穿软绵绵的大衣!我认真欣赏着你,当然,第一道工序就是赏。紧接着第二道工序是品。我剥下了它的大衣,露出了浅绿的果肉,有些淡淡的透明,咬上一口,先是酸味,接着清新的一股甜,和酸味混合在一起,再加上美味的汁水就让我陶醉了。最后就是种,葡萄吃完了,剩下了中间的核,我泥土上挖了个坑把核放进去,埋好,希望来年万物复苏时能长出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