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教育新名片 —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教育新闻
今天是2016年10月20日  00:52:37  星期四

新闻中心

在线报名
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
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邮编:635009
电话:0827-7336600
传真:0827-7332255
邮箱:2919195372@qq.com
网址:www.tcfles.com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西高明新区

教育新闻

“双减”背景下,请务必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 2021-10-18 17:50:23   点击次数: 0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
教育部明确:
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
“双减”政策要让教育职能更多地从社会回到学校。因此,一线教师在义务教育中要发挥的作用更大,要承担的职责更多,并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
迎接“双减”,对一线老师来说,是困难,更是挑战。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遇到对孩子严厉的老师要心存感激。
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这就相当于如果老师放任孩子调皮捣蛋,不管不教,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戴在老师身上的镣铐,终究会锁住孩子的前程。
新学期到来了,请善待每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厉的老师。
严师出高徒,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
01
家长赢了老师
很可能会输了孩子
问过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会不会因为家长的原因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这位老师笑着说:“你是想问如果家长跟我关系好,我会不会对他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长为难我,我会不会不喜欢他孩子?”
“没错,就这个意思!”
他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肯定会的。”
老师也是人,也有感情,与其亲近那些诋毁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长和孩子,他更愿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纳他的家长和孩子。
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甚至可以说,受家长的影响大一些。
见过很多家长,不管老师做什么,安排什么,老是在质疑、刁难,仿佛天生就跟老师敌对似的。
在这种对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败的。
家长只有和老师沟通好,配合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亲爱的家长们,别再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了。

02
对不起
老师不可能太温柔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会很严厉,会严格要求孩子,甚至让孩子有点害怕。
可老师的严厉,正是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老师不严厉,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在意孩子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那么孩子只会越学越差。
教育本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必须对孩子严格,这是我们的责任。
正因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才会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就是让孩子做得更好。
老师的严厉,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表达。
03
老师严厉背后
都藏着最深的爱
还记得电影《老师·好》中,那个严厉到苛刻的苗老师吗?
他动手抹去女同学的口红,他罚抽烟的男同学站一整天,他没收了“武侠迷”的所有小说,他把“小混混”赶出了课堂……
换做今天,这个老师可能早就被投诉,被处罚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严肃古板的老师,却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其实这部电影很值得每位家长和孩子一看。
老师在教授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本应更有权力管教孩子。
有一位严厉的老师站在孩子身边,那是一件幸事,因为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都尚有往回走的机会。
好老师的关键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把孩子塑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
04
有远见的老师
都带点绝情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今的教育对孩子不断让步,给他们更多快乐,更多游戏时间。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孩子不如成年人明事理,必须受到管教和惩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全社会都在让步,将来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将来的社会也是很可怕的。
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
6-12岁是孩子人格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一定要狠心地管,孩子才能学好,才能成器。
现在对孩子狠一些,孩子可能吃一阵子苦,但享一辈子福。
现在纵容孩子,孩子就会快乐一阵子,受苦一辈子。
但凡有远见的老师,为了孩子好,都会狠心逼孩子一把。
05
没有完美的老师
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做。
为了孩子,父母必须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其实不只是家长,老师也在不断成长。
老师需要理解和接纳家长,同样,家长也需要理解老师正在成长的路上。
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对班级的关心,对教育的支持,这一切,都是给予孩子最直观的教育。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
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


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来到世间,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别外,其它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一个人的习惯同样如此,因此,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问题上,就值得所有家长朋友深思。

01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  2、自学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  7、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  9、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02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三个步骤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


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招生简章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