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教育新名片 —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校园动态
今天是2016年10月20日  00:52:37  星期四

新闻中心

在线报名
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
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邮编:635009
电话:0827-7336600
传真:0827-7332255
邮箱:2919195372@qq.com
网址:www.tcfles.com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西高明新区

校园动态

【喜报】我校多名学生作品入选省级刊物《青少年作家》

文章来源: 通江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 2020-03-26 11:27:59   点击次数: 0

        超前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近日,省级文学刊物《青少年作家》向我校发来多份用稿通知书,我校小、初、高数十人作品入选。

\

▲部分同学入稿通知书

       《青少年作家》由103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题写书名,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担任顾问,主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书写精彩人生”。

        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青少年作家》总编辑王永忠说:“《青少年作家》杂志植根于天府文化沃土,面向全世界青少年作者,以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校园文化、助推四川文学繁荣为己任。该杂志聘请了各地文学名家进行辅导,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提供青少年发表作品的文学园地,帮助青少年作者实现文学梦。”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语文学科各类活动,成立学科社团,鼓励同学们积极申请加入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多渠道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多名学生作品入选充分凸显了我校学生写作培养工作的成效!

                                           《归去来兮辞》以读促写:读你

                                                                                                                                                                                                                                             高三一班   王洁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世人皆言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乃一代君子”。可若换一个角度看呢?
        早年,满怀热血,一心建功立业,奈何官场污浊,并非心中所想。于是辞官回乡,这难道不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吗?社会动荡,官场腐败,急需大量人才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但他却选择转身离开,不再关心朝政和黎明百姓,而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若所有的有才之士都如他这般洒脱不羁,不管不顾,到时,乱臣专权,国家苦不堪言,这难道就是他所谓的抱负吗?还是说应当这样理解:他的志向只是站在云巅之上,享受万人拥戴。所以当他发现现实与理想相违时,他选择放弃理想、逃避社会责任,在田园中做一个畏手畏脚的农夫,但这也无法掩盖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本质,只能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来麻痹自己的懦弱。
         在田园,心系官场,在官场,对田园又念念不忘,这难道不是三心二意,不敬业的表现吗?“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身处田园,对政治理想又仍有眷念,时常叹息扼腕,深有遗憾。“及少日,眷然有欤之情”,新官上任,还没干多久,便一心想要归隐田园。都说“干一行,爱一行”,路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左右,但它却不能专心致志,过着朝三暮四,优柔寡断的生活,这就是高尚的情操?这就是所谓的职业道德吗?这就算世人推崇的纯粹的精神世界吗?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图一时新鲜的人罢了。而我们需要的是克难攻坚,格物致知的能人。
        受不得一点委屈,心有不满便说走就走。有人说这是刚正不阿,可若放在现在社会,不就是情商低的表现吗?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再艰难的处境要学会韬光养晦,而不是像他这般的我行我素,把人性当做真性情,毕竟这很幼稚。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惊涛骇浪,配不上璀璨的光芒。我们必须学会面对,竭尽全力去征服,这才是英雄气概,才是大丈夫应有的模样。才值得世人景仰的目光,才能与他“君子”的形象相符,而非徒有虚名罢了。
        只有浅显的目光,而无完美的人。瑕疵亦是一种别样的精彩,完美只会产生距离感,让人感到不真实,望而生畏。所以,一百个人口中有一百个陶渊明,他们是天使亦是魔鬼。
过往的日子

初三三班  杜升阳

         时间过得愈发地快了。
我仔细的把玩着手腕上的表,看看以往转动的时光,好像过去了的日子,闭上眼睛,我看见了平凡的以前。
        奶奶从我手里接过沉重的书包,我冷眼似地看着她。她脸上皱纹一道缠着一道,汗渍躲在她那额上深深的“沟”里,两只眼里浸满了劳累,眼眶突出,发丝装着雪的色,却又点着黑。还是那件破旧褴褛的衣服,我记得;还是那套洗得发白的围裙,我记得。她接过书包后把它放在沙发上,又匆匆转身去厨房,再忙着赶回来,手一递,还是那碗冒着热气的银耳汤,我记得。她永远都这样,总在厨房里忙,但脸上永远挂着微笑,流露慈祥。不管如何疲惫,她都记得她的孙子,再在他放学后的时间里等着他。
        母亲父亲在这过往的日子里都很恩爱,尤其在离开我的那段时间,他们明白:还有个孩子在等着他们回来,守着对他们的挂念。便时时刻刻都想着我,想着彼此。要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母亲想让孩子有爸爸,父亲想让孩子有妈妈,他们必须照顾好对方,因为有了孩子的羁绊,月亮才会遵守承诺,做到“千里共婵娟”。

        现在已不由得我再去想那往常的事了,因为泪水早已止不住的流了。风啊,为什么你逃离得那么快,我还没好好珍惜我的日子,再看一看白云流溢的蓝天。奶奶啊,我这才发现,往常的你多好啊,有着春一样的温暖。可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躺在病床上,伸出那早已风干了的、枯萎的手,颤颤巍巍的指向那桌上的银耳汤,那碗仍冒着热气··········

部分入选同学作品赏析

招生简章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