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许淼、卿婧、吴文博、苟乔惠、杨雯竹
今天是2019年4月8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初四;
历史上的今天:565年4月8日,印度释迦牟尼诞生;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等因飞机失事遇难;
1973年4月8日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逝世;
2013年4月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福人逝世
新闻热点
让信仰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专家谈赓续传承英烈精神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祭英烈,是追思和缅怀英雄的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的契机。
在新中国诞生70周年的这年清明,人们追寻先辈足迹、体会精神传承、凝聚奋进力量,向历史致敬、朝未来出发。
和平勿忘先烈,幸福铭记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曾有多少革命先烈,满怀理想信念,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前仆后继。”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强盛国力,正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无论时空如何变迁,革命先烈应该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爱戴和缅怀。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夯实了共和国大厦的坚实基座,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师徐立佳指出,缅怀崇尚英雄,是世界各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通行做法。“古今中外的大国兴衰史告诫我们,一个有英雄情怀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英雄情怀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把英烈当作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用英烈的事迹和精神教育、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昀献认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应在全社会加强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培育讲公德、知荣辱,学英烈、作奉献的良好风尚。”
英烈事迹可歌可泣,英烈精神历久弥新
英烈虽已逝去,但英烈精神所承载的红色底色,是滋养和激励我们党和人民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振峰表示,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重要体现。
“英烈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弘扬英烈精神,就是要弘扬那种为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韩振峰说,在当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美德和精神,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接地气,更有现实针对性,更能取得实际效果。
伟大的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在当今时代,英烈精神具体体现在心中有信念、心中有家国,体现在一种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为了家国天下,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用自己的生命担当伟大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时代不同,对理想信念矢志追求是相同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奋斗,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种信念、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辛鸣表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党和国家事业扛在肩头,敢于担当作为,做到心中有大我,以小我成就大我。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红色信仰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清明祭英烈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曾担任《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等电影编剧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说,文艺工作者担负着“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要讲好英烈故事,铸牢民族精神的支柱。用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英烈“复活”在银幕上、文字间,不断提升对红色信仰的守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在青年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盛懿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奋斗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主题,重点在于挖掘红色资源、活化红色基因、激活情感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城头的红旗,从瑞金的“红井水”到长征路上的“红军被”……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赓续,我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勇气、开天辟地的志气、制胜未来的底气。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说。
王易认为,应该充分挖掘、激活传统资源中的红色基因,不断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传统资源的再现学习中,触摸历史、铭记传统、体悟精神,自觉将红色基因镌刻在心中,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教育部曝光中学教师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案例
教育部3日在其官网公开曝光4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南京大学教师梁莹学术不端问题、郑州科技学院辅导员叶成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问题、安徽省铜陵市3名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师那中华违规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问题等。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2018年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育部指出,这4起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反映出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要求更高更严的形势下,仍有极个别教师心存侥幸,对有关规定置若罔闻,顶风违纪。广大教师要引以为鉴,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把握,明确行为规范,坚守行为底线,加强自我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各地各校要以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落实为重点,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小学低年级家长最担心孩子视力在假期变差
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治也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改善中小学生视力问题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假期,家长更加需要注意孩子近视防控,抓住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4名受访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6%的受访家长每逢假期都会担心孩子视力变差。交互分析发现,受访家长中,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的家长对此最担心(90.6%),然后是小学高年级(4~6年级)学生的家长(87.4%)。
北京市民戴晓红(化名)是一名高三孩子的妈妈,她对记者说,平时学校管得严,上下课的时间也有规律,倒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用眼过度。“一到假期,孩子们经常想放开了玩,再加上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平时学习累,也不管束,假期就成了孩子近视高发时间”。
江苏省常州市初三班主任顾志琴表示,在假期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游玩,可以不用一直在书桌前。但现在很多孩子太“宅”,不爱运动,假期总窝在家里,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就喜欢凑在电视机前,或者拿着手机看,一天下来连话都说不了几句。
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我国近视患病人数超过4.5亿人,居世界首位,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高达40%~72%。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大学生约90%。值得注意的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唐智松分析,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率高发的原因是过度精细地用眼,主要表现在:一、过度的文字类学习。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把学习“异化”为大量地文字阅读和写作业,文字类学习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眼睛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二、过度使用电子类产品。现在的学生一有课余时间就不停地刷手机、使用各种电子产品,致使眼睛较长时间在屏幕前工作,严重地伤害了视力。三,过度的强光照射。现在城市生活中,室内、室外都是强光照射,使眼睛长时间适应强光的明适应,而降低了暗适应的能力,导致视力不断下降。“农村学校及家庭还可能灯光不足,这对学生的视力保护也不利。即使是学校教室的灯光,也少有经过科学测试和调整的”。
为了缓解眼睛疲劳,河北石家庄高一女生王佳(化名)会尽量多去操场散步,看看绿色植物,尽量避免在宿舍熄灯之后看书。“感觉眼睛疲劳了就做做眼保健操,睡觉前用热毛巾敷敷眼睛。希望学校能保证我们每周的活动课和体育课,不占用眼保健操时间”。
“虽然要高考了,我还是希望学校可以保证学生基本的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多一些放松眼睛和锻炼身体的机会。”戴晓红说,她平时会尽量多给孩子安排户外运动。“饮食上,我常给孩子吃胡萝卜、猪肝之类的对眼睛好的食物”。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公告,禁止用App布置作业,使用电子产品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
对此,唐智松表示,电子产品用来辅助教学是可以的,但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盲目追求无纸化工作,更不要因此而伤害学生视力。“不过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老师可能执行不到位,家长也可能不重视。各地督学出于多种原因可能没发挥应有的全方位督察作用”。
改善中小学生视力,唐智松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努力。一是抓“龙头”,适当调整、减少文字类考试,增加其他活动类考试。这样既有利于保护视力,又有助于指导学校教学的调整。二是改“观念”,学习并不仅仅是教室内文字阅读、灯光下的作业书写,还有诸多其他的发展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锻炼情感意志的项目,应按照多元智力的思维去设计考试、设置课程、组织学习。三是调“课程”,减少文字类课程,增加体育、文娱等非精细化用眼的教育活动,这样既有利于保护视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讲“科学”,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信息空间里的灯光强度应当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安装。
国学常识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来稿精选
故乡的春
高一(1)班 张利华
春,无论什么地方的春都比不上故乡的春。故乡的春是亲切的,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充满希望与动力的季节。
及的父亲上周来接我回家,已是初春,空气还有些凉,坐在摩托车上,那风更是有些凛冽。即使身体有些冷,但心是热的,是“温暖”的。坐了许久的车,看了一路的景。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些枯木,光秃秃的一片;后来,离家一两公里时,我便“闻”到了春的气息......
路的右边是一条河,左边是树林和岩石。我看到了一丛丛黄灿灿的菊花,长在岩石上。路不停地往后跑着,菊花也一丛丛地从我眼前晃过,心里感到很开心,不知为什么,可能是冬天萧索的景看久了罢。看着看着便慢慢沉浸其中。突然,回过神来,心里有些疑惑-菊花不是开在秋天吗?于是,我问父亲,父亲说这是野菊,野菊开在春天,家菊才开在秋天。疑问解除,继续赏菊。
除此之外,还看到了树,树是由秃变得有些春意。大多都吐出了新芽,只是有些不明显。我想,杨柳也该抽出嫩绿的柳条儿了吧!等到了夏天,便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回到家的那一个下午,去散了散步,在路的一旁发现了嫩嫩的小草儿也迫不及待地从地底下钻出来了-来享受这故乡的春,来品味这故乡的春。看到小草柔软的身子能从地底下钻出来,便想起了那棵小树。
它是一颗被鸟儿带来的种子,只不过注定此生有些悲惨,落在了石头缝里,里面又深又黑,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孤寂的它。待到了春天,一场春雨让它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让它有了努力生长的念头。于是,它满怀希望地努力生长。最终顶开了头上的“天”,见到了久违的阳光,仿佛这里的春是一个世外桃源!是的,是春给了它生的希望与动力,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年的春在人们的心里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故乡的人们啊!都有了新的希望与目标,即使过去做的不好,但是从春开始好好干。故乡的春是喜庆的,它使人们有希望有动力。
故乡的春,是我心中最好的春—不仅一切都是新的,还是一个有希望与动力的季节!
那段温暖的时光
高一一班 李岳
记忆总是浓稠的,尤其是那段温暖时光的记忆,更是让往后的日子都隐隐回声,显影成形。
刚念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老师们瞧不起我,同学们欺负我,对此,我也十分的自卑,也曾想要博得大家的认可,便决心要努力学习。可一个多月后,依旧毫无起色,我又开始放弃了。在这时,你,转到了我们学校,我的人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天上只有几片薄薄的云,游荡在水蓝色的天空中。你穿着一身紫色的连衣裙,背着一个双肩包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成为了我们的新同学。后来,你第一次跟我打招呼,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因为除了你,也不会有其他人愿意跟我讲话了,而我又不善与人交际,一时忘记了回应,你便离开了,我的内心再次泛起一阵失落。
之后,我也没有胆量找你说话。不久,你再次注意到了我,后来,我们渐渐地熟悉起来,你知道我很差,却非但不嫌弃我,还总是帮助我。后来,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下超过了班上许多同学,老师开始关注我,同学们也不再欺负我了。但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有了你。
后来有一次开家长会,我听见你的妈妈说:“你不要总和那个女孩子玩,她成绩那么差,会拖你下水的。”可她却反驳了自己的妈妈:“那又怎么样,她成绩差就不该有朋友了吗?”我听了心里十分感动,更加珍惜你了。
之后,我们一直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在苦难面前共进退,快乐面前同分享。上了初中后,我很高兴再次和你分在同一个班级,我们也有过争吵,但这对我们的友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曾许诺要考进同一所高中,以后还要考同一所大学。可是三年之后,你去了外地的省城念高中,你说你妈妈对你寄托了很高的厚望,所以你别无选择。而我,仍然可以留在内地。不过,没有了你的陪伴我也会好好努力的,因为我们还可以考进同一所大学。
那段有你陪伴的时光十分温暖,虽然短暂,却成为我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